让食堂阿姨在毕业典礼上发言翻倍赚,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劳动教育课,嵌入了尊重劳动、尊重普通劳动者的理念,彰显出教育的育人初心。这种对尊重劳动的践行,本质上是在重塑更健全的教育观、价值观,让更多人意识到劳动创造价值、每一个劳动者都值得被平等尊重。
“工作压力再大,学习再忙,都要好好吃饭。”近日,延边大学2025届毕业典礼上,该校食堂阿姨刘晓梅上台发言,现场毕业生眼泛泪花,万千网友也被感动。有网友留言“这个发言,没有套话,全是感情”“第一次见食堂阿姨上台讲话”。
刘晓梅的发言为何让人动容?在于她用真诚的话语传递出朴实的情感翻倍赚,在于这份人间烟火气正是最动人的流量。演讲席上,她全程脱稿,不紧不慢,像平时在食堂给学生们打饭一样轻松自然。“外卖虽然方便,总不如自己做得营养健康。熬夜加班的时候,别总拿泡面凑合”,发言内容不谈人生哲理,没有华丽辞藻,伴随着口语化的表达,关切之情直抵人心。她记得新生初来食堂的稚嫩请求,记得深夜为考研学子加餐时他们为梦想努力的坚定,记得学生们吐槽生活的小烦恼……这些琐碎如唠嗑的内容,是后勤工作人员的日常,更藏着对学生们细腻的关心与爱护。
不得不说,让食堂阿姨在毕业典礼上发言,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劳动教育课,嵌入了尊重劳动、尊重普通劳动者的理念,彰显出教育的育人初心,也给毕业生们上了“职场第一课”,提醒他们今后在岗位上踏实耕耘之余,不要忘记关心自己,也要关注普通劳动者。类似的温情场面并非孤例,今年中山大学毕业典礼上,18名普通工作者“C位”出场,现场全体毕业生起立致敬;在西南政法大学,校长将校车司机、安保队员等人的祝福带到毕业典礼上。此前,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农民工黄久生两次登上北大讲堂,清华大学保洁阿姨邢国芹在新年联欢会上弹奏钢琴曲《我的中国心》……这些普通劳动者站在聚光灯下的温馨场面,使教育的人文关怀更加具象可感,也让普通劳动者的光芒被更多人记住。
重要场合让普通劳动者登台,这样的做法让他们不再是抽象的标签,而成为鲜活有温度的个体。今年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工作坚持面向基层、面向一线、面向普通劳动者,其中翻倍赚,一线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占比37.22%,普通农业劳动者和农民工占比13.23%。当他们站在表彰领奖台上,手中的奖章不仅是个人奋斗的见证,更是千万普通劳动者被看见的缩影。这种对尊重劳动的践行,本质上是在重塑更健全的教育观、价值观,让更多人意识到劳动创造价值、每一个劳动者都值得被平等尊重。这种认知的深化,正是“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”最生动的诠释,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。
曾几何时,我们的目光更多聚焦于高等教育者,对蓝领群体关注不足。然而,蓝领群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。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就业人数仅1.8亿人、经济基础一穷二白,到2024年末就业人员达7.34亿人、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30万亿元,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,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,一代又一代的普通劳动者通过劳动实现梦想,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攻坚克难,为我们的社会输送着强劲的发展动能。如今,我们生活中的餐饮物流、城市建设、交通出行等,背后也都是普通劳动者奋斗的身影。时代在变,劳动奋斗的底色始终不变。
但也要看到,当下仍有部分人对劳动存在认知偏差,存在对普通劳动者职业歧视、人文关怀不够等问题。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多维发力,一方面,要给普通劳动者创造更多机会,在政策上有侧重地引导和支持,逐步提高他们的待遇,定期开展“劳动模范”评选活动,单位内部设立奖励机制等,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获得感,在社会上起到良好示范效应。另一方面,要营造崇尚劳动、尊重普通劳动者的社会氛围。当前,有一些中小学设置了烹饪、缝纫、农作物种植等课程,还将食堂师傅、宿舍管理员纳入评选评奖范围,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认识,也增强了学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。再比如,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劳动者的工作场景和生活状态,讲述他们的感人故事,让公众更直观地感受劳动者的辛勤付出。此外,还要将尊重普通劳动者的价值理念融入日常,倡导珍惜劳动成果、惜粮爱粮、垃圾分类等道德风尚,这些都将汇聚成崇尚劳动、关爱劳动者的强大力量。
一句“好好吃饭”的朴素寄语里翻倍赚,藏着最动人的力量。平凡是生活最本真的模样,让更多普通劳动者被看见、被尊重,让每份坚守被珍藏,这不仅是给劳动者的暖意,更是给时代的礼物。当千万束微光汇聚,便能照亮所有平凡却不平庸的日常,也会让更多人认识到,行行皆有奔头,人人皆能出彩。(赵新宁)
顶级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